“无人机电量充足,遥控信号正常,四周无障碍物,可以开展巡检工作”。近日,在220千伏米泉变电站内,无人机开始起航,悬停在高空给变电站做“体检”。这是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首次开展变电设备无人机红外检测工作,该公司运检智能化水平迈入新阶段。
据了解,220千伏米泉变电站于1982年建成投运,是承担着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供电任务的大型枢纽变电站。传统的变电站巡检方式主要采用人工巡检,存在劳动强度高、工作效率低、巡检时间长等问题,已逐渐不能满足设备保供电需求。
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首次将无人机运用在变电站红外检测工作中,助力变电站数字化转型建设。
无人机不但能够快速、稳定地按照规划路线飞行,而且还可在指定的设备上方悬停,利用高清摄像头和红外测温对变电站内复合绝缘子、耐张线夹引流板、接续金具等重点连接部位进行多角度拍摄,同时回传可见光和红外成像两种照片,对设备设施高处部位或顶部的缺陷隐患细节状况“一览无遗”。同时,通过图像智能识别功能,自动辨识并分类故障隐患,便于缺陷处理,大幅提升巡检效率和质量。
“以前我们对米泉变电站开展人工红外测温,大约需要2个半小时才能完成巡视。现在使用无人机巡视后,飞行航点约200余个,巡视时间仅为40分钟,相比人工巡检,无人机自主巡检更精细、更高效、更安全。”城北变电运检中心工作负责人郝阳说。
巡检工作开始前,“飞手”根据变电站无人机巡检指导书,参照无人机巡检标准点位,结合专项排查隐患部位,优化航线,确保巡检部位全部覆盖。在巡检时,无人机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多角度、全方位、无死角拍摄呈像,机身搭载的红外测温功能做好设备故障隐患识别、放电检测等巡视工作,对变电站进行细致入微“体检”。单次巡检,累计拍摄可见光照片100余张、红外照片300余张。
下一步,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将继续探索无人机红外检测技术的应用,分析成效、总结经验,不断推进无人机巡检智能化、信息化、精益化,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,进一步提高设备运检效率和运检质量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俗话说“药食同源”,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五谷为...
深圳2022年12月16日/美通社/--12月15日,八马茶业茶...
连日来,全国多地陆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。伴随着复工复产带来的人潮车...
中国正在建设高效规范、公平竞争、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。国家税...
,据路透社消息,Fisker宣布,旗下第二款电动汽车Fisker...
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更加重视投研体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,持续优化业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