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箭的“肚量”有多大,运载能力就有多强,“太空舞台”就有多大。记者13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(简称:八院)149厂获悉,“上海造”火箭的贮箱箱底“八年磨一剑”,取得关键进展,让火箭“肚量”更有保障。
当天,上海航天第100件充液拉深整体箱底成功下线。八院149厂副总经理杨洋表示,这意味着该厂整体箱底生产线实现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助推模块、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的3.35米贮箱箱底的整体化替代,产品制造效率显著提升。
影响火箭“肚量”的贮箱是运载火箭装推进剂和氧化剂的储罐。贮箱箱底为椭球形,堪当“重”任,出厂“上岗”后承受内压、轴压、振动和冲击等一系列“职场考验”。箱底要“一整块”地制造,难度即便放在国际上也是“皇冠级”的。
在国际上,新一代运载火箭向着整体化、大型化、轻量化等方向发展,整体化包括:贮箱箱底传统的多块拼焊结构升级成为整体化的结构。
从20世纪80年代起,中国火箭的贮箱箱底就一直采用“先分块成形、再焊接成整体”的方法,拼焊箱底的生产工序达20多道,制造周期长、成本高,而且焊缝区需要加厚处理,使贮箱的重量大幅增加。
八院149厂是中国火箭研制的主力军之一,该厂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、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,组建攻关团队,承担起中国火箭贮箱箱底“整体成形技术”变革升级的重任。
上述团队经过反复试验,攻克了10余项工艺核心技术,在国际上首次采用“超薄板成形”技术,制造出直径3米级的火箭整体箱底,产品性能指标和加工效率可与国际先进产品媲美,成本显著优于同类产品。
该整体箱底产品由七块拼焊结构变为一块整体结构,全部焊缝被消除,承压能力提高了一倍多。产品大幅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,同时其制造周期较传统产品缩短了三分之二。
据悉,相关团队已建成了中国首条3米级整体箱底制造生产线,形成年产300件整体箱底的批产能力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俗话说“药食同源”,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五谷为...
深圳2022年12月16日/美通社/--12月15日,八马茶业茶...
连日来,全国多地陆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。伴随着复工复产带来的人潮车...
中国正在建设高效规范、公平竞争、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。国家税...
,据路透社消息,Fisker宣布,旗下第二款电动汽车Fisker...
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更加重视投研体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,持续优化业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