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感谢你们帮忙现场引水,田里的秧苗算是有救了!”6月13日,看着汨汨清水流入田间,湖北省当阳市玉泉街道柳林村村民孙家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。
陈大军是当阳市政协委员,也是驻柳林村的第一书记。
最近令他最揪心的事,就是他所驻的柳林村出现旱情,村里的堰塘干了、沟渠也干了。水稻田里,秧苗“沮丧”地低下了头。
从5月以来,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,当阳市部分丘陵地带农田,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。
上哪儿找水?面对村民期盼的眼神,在陈大军组织下,村两委干部来了,部分村民代表来了,大伙把协商会搬到了田间地头里。
周家湾的一片水稻田旱情尤重,大家看到,这一带的秧田都裂开了口,再不引水,就要面临绝收。
一番仔细勘查后,陈大军发现,临村三桥村水稻田旁一处沟渠有水。能不能找三桥村“借水”?陈大军眼前一亮,迅速组织大家现场商议。
“时间不等人,秧苗不等人,我来与三桥村商量一下,借水应急,用涵管把水引过来”。陈大军说。
“好的,我们出劳力、出工具一起干,争取早点把水引过来。”村民代表纷纷响应。
“我们村委会来加强统筹协调,组织更多村民群众参加‘施工’,一起来引水。”村党总支书记苏意祥郑重表态。
说干就干,征得三桥村同意后,大家?足干劲,除草清淤、平整土地、挖通沟渠、运送涵管、现场铺设……。
村民们出工的出工、出力的出力,仅三个多小时,就顺利把水引到了秧苗田,大家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“来了,来了,来水了!”村民们纷纷奔走相告。
这次“地头协商”引水,救下了柳林村60多亩水稻田,涉及10余户村民春耕的心血。
据悉,面对持续干旱天气,当阳市已迅速组织相关部门科学调配、积极应对、多措引水,为全市51万亩水稻增产增收提供水源保障,全力夯实粮食安全的底盘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俗话说“药食同源”,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五谷为...
深圳2022年12月16日/美通社/--12月15日,八马茶业茶...
中国正在建设高效规范、公平竞争、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。国家税...
,据路透社消息,Fisker宣布,旗下第二款电动汽车Fisker...
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更加重视投研体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,持续优化业绩...
,小米空调1.5匹新3级能效开启618大促,闪降400元,到手价...